巴西的摄影师Salgado最新的“创世纪”主题展览,旨在突出“未被驯化的物种”以及“偏远部落的原始生活方式基本未曾改变”。他希望通过突出这些“未受污染的世界”,能促进这些地方的保护和恢复,他不希望“发展”变成“破坏”的代名词。
如今我们的星球上依然有12%覆盖着森林,其中很多地区都生活着土著居民,他们对这些地区拥有着传统权利。还有其他土著居民生活在更偏远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中,这些地区都是世界上半荒漠的地区或者湿地。直到本世纪初,这些地区都很少受到移民的亲睐,即使这些地区的居民和殖民者及后期殖民国家之间拥有一段关于他们传统领地的紧张关系的历史。通常这些国家都不将他们看作公民,很多情况下他们也会适应压迫、排挤、对资源的侵占,殖民者和陆地掠夺者进入他们的领地,砍伐原生森林、开采矿物、转变原生生态环境以生产经济作物。
联合国对于土著居民及其传统权利的承认,已经在过去几十年的进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即使不是全部,但世界上很多地区的土著居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都得到了更好的调解。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自其订立之初,便承认许多土著居民是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的保管人。这些传统知识非常重要,特别是与遗传资源之间的关系,能支持医学和其他领域新兴生物技术的发展。条约铭刻的意图在于,土著居民应当从对其知识和自然资源的开采中获得惠益分享,这些知识和自然资源已经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成为了他们文化的基础。该公约第8条J款即规定:每一缔约国应尽可能并酌情依照国家立法,尊重、保存和维持土著和地方社区体现传统生活方式而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久使用相关的知识、创新和做法并促进其广泛应用,有此等知识、创新和做法的拥有者认可和参与其事并鼓励公共地分享因利用此等知识、创新和做法而获得的惠益。
2010年《获取和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议定书》订立,在该议定书中,CBD的缔约国都支持相关国家有权依法从对其境内生物多样性知识和资源进行的开采中获得惠益分享,该议定书隐含的意思在于,地方一级、社区等,包括土著居民在内,都应当成为直接的惠益者。
虽然仍然有土著居民认为有些遗迹需要保留下来,但是也同样存在其他不同的观点。许多情况下,土著居民都能认识到与外界接触所能带来的发展潜力,但是他们依旧致力于保护其特性、传统土地和传统实践。比如厄瓜多尔的华欧拉尼人,其土地受到伐木和石油开采的威胁,他们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传统知识绘制出了一幅有潜力发展旅游和需要保护的地区地图,由此创建了进行规划和谈判的社区资源。
随着CBD缔约国承诺到2020年时实现扩大受护区域范围的目标,土著居民的权利拥有了重要的影响。国际层面上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系统的全球评估,强调了这些生态系统是如何带来长远利益的--这些生态系统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影响区域气候和天气模式、对抗突发性极端气候事件、确保水资源安全和土壤肥力。然而,Christoph Nolte et al最近一项研究却表明,在巴西的亚马逊地区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先决条件是解决土地冲突。
无一例外,土著居民们的传统措施所造成的破坏远不及各种引进的制度所造成的破坏,因此便会不可避免地集中于特定商品的生产,而非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多重效益。就这一点而言,维持自然区域的原生形态以确保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这种情况,为土著居民 的做法提供了有力的论证,通过保持他们的传统土地,能有助于国家认识到他们的国际义务。此外,他们的传统知识有助于森林健康的监测,并支持大规模森林保护计划,比如REDD+。
许多国家正努力推行这一议程,它还并不完美,特别是从土著居民的观点来看,他们对于自己并未作为利益相关者而充分地参与其中存在顾虑。很清晰的是如今生物多样性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在土著居民和国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的机会。保护自然环境以确保其重要服务功能的需要,提供了共同利益,而共同进行这一事业的可能性在于土著居民作为其土地的管理员,能得到鼓励和补偿,这能为国家带来更广泛的利益。
来源:http://bio-diverse.org/2013/04/03/lost-tribes-or-global-ste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