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评分: 0 / 5

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

原产地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有利于遗传资源保护与惠益分享

文章来源:中国绿发会 时间2019.03.14

据国家地理标志网报道,国家知识产权局 局长申长雨在2019年全国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接受采访,强调要 “扎实做好原产地地理标志工作。启动实施原产地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助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文化多样,地理标志产品非常丰富。我国的原产地地理标志包括了生态原产地保护标志与地理标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与地理标志均脱胎于原产地名称保护,均为原产地标识保护范畴。

事实上,原产地地理标志的运用,不仅有利于精准扶贫、生态扶贫,还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简称《名古屋议定书》)的背景下有着重大意义。

如今,全球的生物产业已经进入惠益共享时代。《名古屋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关于披露遗传资源来源、原产地,以及遗传资源合法来源证书和监测遵约的检查点等。而我国又是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通过标明产品的原产地,有利于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地利用其组成部分。

 

 

用户评分: 0 / 5

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

裕固族民歌

时间:2019年3月26日

来源:https://cul.news.sina.com.cn/zxxx/2019-03-26/doc-ihsxncvh5663189.shtml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裕固族使用的语言有两种,一种称“尧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同属该语族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关系密切;另一种称“安格尔”语,与同语族的蒙古语关系密切。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尔”,是个很特别的民族,他们没有明显的男性传宗接代的宗法观念,也没有明显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女性的家庭地位很高。

 

裕固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本民族文字失传,反而使其民间口头文学十分发达。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职业歌手,他们主要为举办丧葬嫁娶等的家庭演唱,唱歌在他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民歌。裕固族有句俗话说:“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了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裕固族民歌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裕固族民歌在曲调和行式上,既继承了古匈奴的某些特色,又吸收了藏族“拉伊”、蒙古族“酒曲”、回族“花儿”‘土族“宴席曲”的某些特点,并把各种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而且与今日匈牙利民歌有许多相似之处。

裕固族曾经传唱着大量好听民歌,如《裕固族姑娘就是我》、《阿斯哈斯》、《萨娜玛珂》、《黄黛琛》、《路上的歌》、《说着唱着才知道了》、《尧达曲格尔》、《我只得到处含泪流浪》等等。这些歌曲反映了裕固族的迁徙史、婚宴祝酒歌、裕固族的女英雄,以及背井离乡的裕固族人的乡愁。

 

裕固族民歌采用五声音阶,以羽、徵、商三个调式最为常见。由于歌词多为两句,所以曲调大多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单句体亦占一定的比例,东部裕固族和西部裕固族的单词重音都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所以在民歌中常出现前短后长的节奏型。

裕固族民间音乐作品结构简单,大都和古代的劳动生产和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密切地结合着。它的歌词格律,分别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突厥语民歌、蒙古族民歌有许多共同之处,并且具有许多古代语言的特点。因此,裕固族民歌可能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因素。

 

裕固族民歌依题材内容可以分为“叙事歌”、“情歌”、“劳动歌”等,依体裁、功能可以分成“小曲”、“号子”、“小调”、“宴席曲”、“酒曲”、“擀毡歌”、“奶幼畜歌”等。

裕固族民歌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歌,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歌以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挖掘、发展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

由于大量的裕固族民歌,是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时,如放牧、割草、捻线、擀毡、拉骆驼、婚丧嫁娶、宗教活动时即兴创作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裕固族生活方式的变化等,作为民歌承载体的裕固族歌手越来越少,大多数民歌已随歌手的去世而消失,裕固族民歌的传承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正经历着时代的考验。

用户评分: 0 / 5

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

苏州评话通常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

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通常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在流行地区,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总称“说书”。

苏州评话至迟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成立有行会组织光裕社。至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演《水浒》的姚士章等名家。

苏州评话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表演以第三人称即说书人的口吻来统领叙述,中间插入第一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进行摹学。摹学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举止叫做“起角色”,第三人称的说演称“表”,第一人称的说演称“白”,表和白以散文为主,也有用作念诵表演的部分韵文,包括赋赞、挂口、引子和韵白等。表演注重制造喜剧性的噱头,有“噱乃书中之宝”的说法。又因演员在语言运用和“起角色”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形成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如说演严谨,语言表达基本固定,叫做“方口”;随机应变,舌底生花,善于即兴发挥,为适应不同的听众而随时变化,叫做“活口”;说表语如联珠,铿锵有力,叫做“快口”,相反则为“慢口”;以说表见长,少起角色,称为“平说”。其艺术上的发达为同类说书形式所少有。

 

苏州评话的传统节目约有五十多部,其中包括讲史性的《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俗称“长靠书”,又称“着甲书”;侠义性的《水浒》、《七侠五义》、《小五义》、《绿牡丹》、《金台传》等,俗称“短打书”,此外还有神怪故事和公案书如《封神榜》、《济公传》、《彭公案》、《施公案》等。

苏州评话的节目形态多属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每天说演一回,每回约一个半小时。通常一部书能连说月余,长的可达一年半载。其艺术表现以单线顺叙为主,用“未来先说、过去重提”的方法进行前后呼应,同时用不断设置“关子”的办法来制造悬念,吸引听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评话编演了一批新书目,重要的有《江南红》、《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还出现了一些中短篇节目。

 

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早期演出多为一个男艺人弹拨三弦“单档”说唱,后来出现了两个人搭档的“双档”和三人搭档的“三个档”表演。

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苏州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理者,贯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颐也。细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

 

苏州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早期的著名艺人有清代的王周士、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姚豫章、马如飞、赵湘舟和王石泉等。清末民初出现了大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苏州弹词进入鼎盛期,节目丰富,流派纷呈,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沈(俭安)调”、“薛(筱卿)调”、“魏(钰卿)调”、“夏(荷生)调”、“周(玉泉)调”、“徐(云志)调”、“蒋(月泉)调”等十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新节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李闯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李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时间:2019年3月20日

来源:https://cul.news.sina.com.cn/zxxx/2019-03-20/doc-ihrfqzkc5412006.shtml

用户评分: 0 / 5

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

近日,《第四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具有丰富多彩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近年大力挖掘民间文学项目,加大民间文学的保护。

今年又有5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韩门三进士的故事》《铜锣井牛郎织女的传说》《雨花台的传说》《杨邦的传说》和《新亭对泣故事》。至此,南京市级“非遗”名录已有23个民间文学故事。

非遗项目的申报种类一般分为民间文学、传统技艺、节庆民俗、传统体育等十大类,“民间文学”类的“非遗”,与其他门类的“非遗”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民间文学是广大群众世代相传的、集体性的口传文学,是语言艺术,它的载体是口语。

南京的民间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历史人物、宗教故事、地方文化故事和纯民间传说。而地方文化故事具有清晰的时代印记和地域特色,又可以细分为六朝文化故事、秦淮文化故事、湖熟文化故事、六合文化故事等多方面。

 

来源:金陵晚报

时间:2019.03.15

用户评分: 0 / 5

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不活动星星

嵊(sheng)州吹打是“浙东锣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丝竹乐”不同处主要是在乐队编配中使用唢呐、先锋、号筒等粗吹乐器。嵊州吹打源于庙会文化,与佛教音乐密切相关,以锣、鼓、二胡、京胡、三弦、钹、唢呐、长号等乐器来演奏民间乐曲。

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村民社赛”、庙会祭祀活动。村村有庙有祠堂,庙堂之内有戏台,与之相配套的民间音乐《辕门》、《绣球》、《妒花》、《十番》、《节诗》、《将军令》等层出不穷。到明代中叶,在剡中大地十分盛行,从事吹打乐的演奏班社组织遍布乡镇和农村,有演奏宗教乐曲为职业的乐师班、道士班,有清唱戏文和吹吹打打的戏客班、以及专门器乐演奏的 “班、堂、社”等组织,逢有婚丧喜庆、丧葬祭祀、迎神会及龙灯舞狮等活动,均结班演奏。

嵊州吹打在乐队编配上的特点是使用了组合打击乐器“五小锣,四大锣”,在传承中逐渐形成锣鼓与吹奏相结合的演奏方式,其中“尖号”的吹奏方法,将吹气演奏改为吸气演奏,使得号声更加高亢激越,穿透力、传递力更强。这种吸气演奏法在全国民乐吹奏乐器的演奏中是极为独特的。如今乐队编制的更多是“五锣、三鼓、三大锣”配套组合,吹奏乐器包括唢呐、长号等,另外还有丝弦乐器。东乡一派以黄泽农民乐队为代表,偏重于丝弦乐演奏,风格倾向于纤柔细腻,曲目多为民歌小调及一些传统的民间丝竹乐曲。

嵊州吹打的主要传统曲目有《大辕门》、《妒花》、《绣球》、《十番》、《五场头》《辕门》、《绣球》、《妒花》、《十番》、《节诗》、《将军令》等,也是“浙东锣鼓”的代表性曲目。嵊州民间音乐是越剧音乐的基础,也是越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越剧唱腔及伴奏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嵊州吹打也是“浙东锣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浙东民间音乐的产生发展及浙东民俗风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来源:https://cul.news.sina.com.cn/zxxx/2019-03-14/doc-ihsxncvh2408448.shtml

第 6 页,总共 132 页